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寄月情思”之《月儿高》

“月”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月亮有光,但不明亮,月能辨物但不清晰,月亮美的不可方物,却不张扬。月亮朦胧柔和的美正符合古人“中庸”的审美。因此月是众多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

图片1(1).png

两千多年的历史传承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古曲,《月儿高》便是其中一首,《月儿高》 是一首以“月”为题的中国传统乐曲,作品相传为唐玄宗所作,其曲调酷似《霓裳羽衣曲》。现存最早谱本是明代嘉靖年间的手抄本《高和江东》中的一曲

      在《弦索备考》中这样记载。相传,唐明皇偶得一梦,梦中去了月宫。在月宫中听到了一首乐曲,美妙至极,梦醒后把乐谱记下,但在月宫中所得音乐似乎并没有结束,这样他便自行作曲,补充了未完成的部分,并取名为《霓裳羽衣曲》在李芳圆《琵琶谱》中 ,该曲名为《霓裳羽衣曲》,标题下注明该曲“古名《月儿高》”。

图片2.png图片2.png

《月儿高》演绎的是月的娇媚,月的婉约,月的空灵,月的悠远,人与月亮若即若离的距离之美,神秘之美。中国传统文化中“月神”婉约柔美的审美特征,在《月儿高》中得到了精致的刻画,又有梦世界的绮丽想象。

全曲共分为十二段。

第一段:散板引序,缓收的旋律蹭蹭递升,宛如一段明月从海上冉冉升起,把人们带到一种朦胧变换的意境中去。

第二段:旋律如歌,用左手的揉音压颤等技法作润饰,极具韵味,令人联想起飘飘欲仙的优美舞姿。

第三、四、五段,这个旋律在重复时,首句之后插入了展开性的音乐,使其得到了发展。第四段将乐曲开头散板引序做了结构变动与扩充。尾部再现第二段旋律。

    第五段做了成倍的紧缩,并加了一个“搭尾”。

第六段到第九段:将前面歌唱性主题作自由变奏,速度加快,节奏多变,旋律活泼跳跃,具有传统歌舞音乐的特点。乐曲呈现了明显的层次发展,恰如舞袖翻滚、飞步环绕的热烈舞蹈场景。

第十到十二段:宽广的上扬旋律,用“摇指”技法演奏,加以左手的配合,使得乐音连绵不断最后以全曲首句作为全曲的终止乐句,描述玉兔西沉,周围一片幽静。

全曲曲调优雅又不失大气,速度、技法及音色的多变是这首乐曲的特点和难点。曲中多处出现的自由节奏和散大幅度的速度跨越使得乐曲张弛有度、颇具韵味。优美的旋律、多层次的速度转换赋予了听众宽广的想象空间。

       让我一起来欣赏这首箜篌与琵琶合奏的《月儿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