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而复得的天籁之声:箜篌曲《湘妃竹》

湘妃竹又叫斑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植物桂竹的变型,产于湖南、河南、江西、浙江等地。它们和普通的竹子不同,身上到处是斑痕为观赏性竹,亦可作工艺品。

图片1.png

今天我们说的“湘妃竹”是箜篌曲《湘妃竹》,《湘妃竹》是由世界首席箜篌演奏家崔君芝老师创作的。乐曲以琵琶套曲《塞上》中《湘妃滴泪》的旋律为素材,加以发展变化,成为一首箜篌独奏曲。此曲荣获全国第一届民族乐器创作评比二等奖,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总部颁发的优秀表演创作奖章80年代初,崔君芝老师带着它曾赴维也纳金色大厅表演。

图片2.png

整首曲子经崔君芝老师娴熟精湛的演奏,旋律如行云流水般素淡柔婉,韵味别致。乐曲描绘的洞庭湖畔湘妃竹林秋晓的景色,将听者带入雨后放晴的洞庭湖畔,“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柔美意境中,用雅洁坦荡的音乐内涵,歌颂了竹子的高尚气节。给人一种细腻精美和博大的感觉,颇具现代感染力。

      说到“湘妃竹”有一个这样的神话传说:相传尧舜时代,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条恶龙,住在九座岩洞里,经常到湘江来戏水玩乐,以致洪水暴涨,庄稼被冲毁,房屋被冲塌,老百姓叫苦不迭,怨声载道。舜帝关心百姓的疾苦,他得知恶龙祸害百姓的消息,立即前往湖南的九嶷山。舜帝有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是尧帝的两个女儿。她们虽然出身皇家,又身为帝妃,但她们深受尧舜的影响和教诲,并不贪图享乐,总是关心着百姓的疾苦。她们对舜的这次远离家门,也是依依不舍。但是,想到舜是为了给湘江的百姓解除灾难和痛苦,她们还是强忍着内心的离愁别绪欢欢喜喜地送舜上路了。舜帝走了,娥皇和女英在家等待着他征服恶龙、凯旋的喜讯,日夜为他祈祷,早日胜利归来。可是,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燕子来去了几回,花开花落了几度,舜帝依然杳无音信,她们担心了。娥皇说:“莫非他被恶龙所伤,还是病倒他乡?”女英说:“莫非他途中遇险,还是山路遥远迷失方向?”她们二人思前想后,与其呆在家里久久盼不到音讯,见不到归人,还不如前去寻找。于是,娥皇和女英迎着风霜,跋山涉水,到南方湘江去寻找丈夫。

翻了一山又一山,涉了一水又一水,她们终于来到了九嶷山。她们沿着大紫荆河到了山顶,又沿着小紫荆河下来,找遍了九嶷山的每个山村,踏遍了九嶷山的每条小径。这一天,她们来到了一个名叫三峰石的地方。这儿,耸立着三块大石头,翠竹围绕,有一座珍珠贝垒成的高大的坟墓。她们感到惊异,便问附近的乡亲:“是谁的坟墓如此壮观美丽?三块大石为何险峻地耸立?”乡亲们含着眼泪告诉她们:“这便是舜帝的坟墓,他老人家从遥远的北方来到这里,帮助我们斩除了九条恶龙,人民过上了安乐的生活,可是他却鞠躬尽瘁,流尽了汗水,淌干了心血,受苦受累的病死在这里了。”

    原来,舜帝病逝之后,湘江的父老乡亲们为了感激舜帝的厚恩,特地为他修了这座坟墓。九嶷山上的一群仙鹤也为之感动,它们到南海衔来一颗颗灿烂夺目的珍珠,撒在舜帝的坟墓上,便成了这座珍珠坟墓。三块巨石,是舜帝除灭恶龙用的三齿耙插在地上变成的。娥皇和女英得知实情后,难过极了,二人抱头痛哭起来。她们悲痛万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们把眼睛哭肿了,嗓子哭哑了,眼睛流干了。最后,哭出血泪来,也死在了舜帝的旁边。娥皇和女英的眼泪,洒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现出点点泪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还有血红血红的,这便是“湘妃竹”。

      湘妃泪洒青竹染之成斑,斑竹繁衍后世,滋养九州。推其根源,乃因舜帝辛勤为民,不辞劳苦,终命绝九嶷山。我们取名“斑竹”,意含效舜之大志苦心,为万民勤耕不辍,死而后已。听完这个故事,也许会让你对这首箜篌弹奏的《湘妃竹》多了一份喜爱和别样的情怀。

640 (4).jpg

箜篌是我国的民族乐器,它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美丽的乐器之一。在我国古代尤其是汉唐,箜篌就像那个时代一样,有着星光般的璀璨。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而如今,箜篌之所以不被世人所熟识,是因为她曾一度失传达300年之久,直到近年才重获新生。重生后的箜篌,其动人的魅力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一如涅槃重生之后的凤凰。其美丽典雅的外观,有如天籁般的音色,演奏者高雅自如的姿态,无不令人流连忘返,为之而痴迷。

图片3.png

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优美动听的湘妃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