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彝族舞曲》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如若未曾见证过云南少数民族的绮丽多姿,不妨聆听一曲箜篌演奏的彝族舞曲寥寥琴音就能勾勒出云南的魅力。辽阔原野上的篝火舞会,人们头顶璀璨夺目的星河,皎洁温润的银白色月光,随着跳动的火苗、翩翩起舞。

乐曲简介

图片1.png

彝族舞曲》是王惠然1965年创作的琵琶独奏曲,取材于云南彝族《海菜腔》、《烟盒舞》。以抒情优美的旋律,粗犷强烈的节奏,描绘了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人们欢歌悦舞的场面音乐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深受众多音乐家喜爱,被改编成古筝、三弦、扬琴、阮独奏曲,管弦乐曲以及箜篌乐曲。彝族舞曲在乐器箜篌上的演奏别具风情箜篌灵动婉转的颤音将乐曲的丝丝情愫演绎得淋漓尽致,灵活多变的摇指还原了舞曲热闹欢腾的场景。

创作背景

图片2.png

王惠然在关于《彝族舞曲》的创作体会中这样写道:“那时(1956年),我们每天随着彝、苗族的马帮,一起跋山涉水,经常是脚踩云彩,头顶蓝天,饱尝了十万大山的巍峨雄姿和风景如画的山寨美景。

那时我们还在半夜二四点钟出发赶路,一路上明月皎洁,夜色迷人,与大地朦胧的景色交相辉映。这些就是以后在《彝族舞曲》的‘引子’中所描写的意境。”在行军的路上,赶着马帮的老乡们常常为我们演唱风格别致、丰富多彩的彝族民歌、山歌,我们还留心观看他们的表演,学习了不少民歌和舞蹈。

其中最感人的是彝族舞蹈《烟盒舞》(又名《烙上一个洞,绣上一朵花》),它那优美动人的舞姿,柔美动听的旋律,轻快、富有弹性的节奏,给我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加上其他绚丽多彩的彝家音乐,为创作《彝族舞曲》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素材。

图片3.png

段落分解

(一)摇指伊始,慢起渐快,悠扬空阔如同山谷回荡的笛音,婉转内敛清晨迎来的缕缕清风彝族山歌《海菜腔》发展而来的缓慢自由、色彩朦胧的旋律,描绘了恬静朦胧的山寨美景拨开云雾,瞥见跳动的篝火夜幕低垂点点星子澄澈得如同被圣水洗涤,低垂得令人惊喜,与彝族儿女的热情奔放,欢声笑语相交融。

图片4.png

(二)主题源自彝族民间乐曲《烟盒舞曲》,箜篌演奏时柔美的滑音,展现悠扬旋律,富于歌唱性,并伴以舞蹈性节奏音型,姑娘们轻盈的舞姿便生动地浮现在眼前柔软的腰肢不盈一握,浓密的睫毛动人心弦,莞尔一笑使人不禁泛起心河的涟漪

(三)与(四)主题旋律被简化,速度突然加快,力度加强。运用箜篌的扫弦技巧,刻画了小伙子们跳舞的阳刚勇猛气质,使舞蹈场面更为热烈。青年们的眼底有星有光,出现一小段以均匀音型陪衬的长音旋律。速度的突慢,对比鲜明。尾部又回到(四)段的快速度。继而浑厚深沉的一连串排比短乐句,乐音坚实有力、热烈红火。节奏渐快,耳畔的欢声笑语愈加浓烈,尾部以音区的逐层提高把音乐推向高潮。

图片5.png

(七)与(八)再次呈现对比性的抒情段落。更加充分发挥了曲首悠扬的笛声和歌声,展现了一个更加甜美、朦胧的意境原野坦荡无垠,野草生生不息,沐浴在皎洁如华的月光下,一对对恋人轻声低语,互吐衷肠言语难尽,情意绵绵

(九)主旋律重奏,渐弱渐远,斗转星移,昼夜交替曾经共同欢舞男女携手走过无数朝朝暮暮,岁月流淌,日夜如梭,希冀的未来满含期盼。

图片7.png

箜篌乐曲欣赏《彝族舞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