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中国古老而神秘的乐器

箜篌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件珍品,是一件古老而神秘的中国乐器,很早就在宫廷雅乐和民间广泛使用。箜篌在盛唐时期发展到了高峰,到宋代箜篌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地位,不断退化、失传,以至到了明清时期很少有人提起;导致今天我们只能在一些古代诗文、壁画、浮雕上才能看见箜篌的模样今天我们通常把箜篌分为古代箜篌和现代箜篌

图片1.png

为使箜篌重现其辉煌,展现其魅力,让更多现代人了解箜篌今天我们就从箜篌的历史演变、箜篌的代表作品、箜篌演奏家等几个方面为大家做一个详细介绍。

箜篌的历史演变

《史记•封神书》:于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这是我们现在见到最早记录箜篌的文献,说明在西汉之前箜篌就已诞生。

唐代杜佑《通典》:“汉武帝使乐人侯调所作……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也。”此属琴瑟类的卧箜篌。汉代卧箜篌被作为夏正声”的代表乐器列入《清商乐》中,当时有五弦十余柱,以竹为槽,用拔弹奏,不仅流行于中原和南方一带,还流传到东北和朝鲜。汉代流行这种乐器, 在诗词中亦经常用到,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即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图片2.png

竖箜篌,汉代自西域传入,后被称为“胡箜篌”。从甘肃省嘉峪关魏晋墓砖书看,其面板上没有品柱。《隋书。音乐志》 记载:“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之乐器。”《通典》记载:“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而两手齐奏,俗谓'擘箜篌'”。根据古代壁画和文献记载,竖箜篌的弦有23根、22根、16根、7根等 数种

图片3.png

乐唐书》所载:“凤首箜篌,有项如轸”,杜佑《通典》:“凤首箜篌,头有轸”。晋曹毗《箜篌赋》描绘为“龙身凤形,连翻窈窕,缨以金彩,络以翠藻”。可知其是以凤首为饰而得名。有轸或无轸的图像在敦煌壁书中均有所见。自印度传入,用于隋唐燕乐中的天竺乐,至宋代隋炀《乐书》中仍绘有当时存在的 多种形制的箜篌,明代以后失传。

以上几段文献记载了古箜篌兴盛事情的种类和几种箜篌的源头、形制和构造。

图片4.png

古代箜篌的衰落与现代箜篌的发展

在唐代诗人顾况所作的《李供奉弹箜篌歌》中讲述的是唐代宫廷中颇得皇上欣赏的一位箜篌演奏大师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让我们了解到了唐代对箜篌的进步,也了解到了统治阶级不允许他们在外教人,更不允许箜篌音乐在民间演奏,这大大限制了箜篌艺术发展,以至于导致了后来的失传。

为了现代音乐演奏的需要,必须对失传的箜篌进行研制,现代新型箜篌已经不是原来的模样了,是根据原来箜篌加以创新而研制出的一种新乐器。现代箜篌是一件地地道道的中国乐器,它特别能够表现中国音乐和东方音乐的性能, 它能够表达复杂的和声和复调以及快速泛音等手法的乐曲。 现在的箜篌古朴秀丽、音色清澈柔美,综合了中国乐器琵琶、 古筝的共振原理和音响要素的特点以及西方竖琴的造型 结构、弦长、音高排列而制作成的一件新型乐器。我国第一台新型箜篌一雁柱箜篌于1980年3月在苏州问世,1984年研制成了我国第一台脚踏式全转调凤首箜篌。

图片6.png

、箜篌的代表作品和著名演奏家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颂诗书”。可见箜篌从汉代起就成为文人志士陶冶情操的理想乐器。由于文人志士的喜爱,他们创作了大量的箜篌乐曲,现在能找到的文献资料上保存的箜篌作品已经不多,如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孔雀东南飞》等作品;但由于箜篌经历了几百年的断层,大量的箜篌作品流失,现在演奏的作品都是新型箜篌出现后我国作曲家创作和改编的作品独奏曲《高山流水》(李焕之)、《湘妃竹》(崔君芝)、《渔舟唱晚》(曹正、崔君芝)、《月儿高》(瞿春泉、崔君芝)、《阳关三叠》(万杨通八、刘文金)、《文心雕龙》(崔君芝)等,重奏曲有:箜篌、箫二重奏《清明上河图》(刘为光)、箜篌洞箫二重奏《妆台秋思》(杜次文)、箜篌竖琴二重奏《鱼美人》(吴祖强、杜鸣心杜咏)等,协奏曲有:箜篌与民族乐队《汨罗江幻想》(李焕之)、箜篌与合唱、民族乐队《箜篌引》(李焕之)、箜篌与乐队《孔雀东南飞》(何占豪)、箜篌与弦乐队《二泉映月》(陈家驹、张定和)等。

箜篌演奏和制作一样综合了许多中外弹拨乐器的演崔君芝是我国现代著名箜篌演奏家, 世界首席箜篌演奏家,被誉为箜篌国手。也是第一个掌握现代箜篌演奏方法的人,她以竖琴演奏手法为基础,糅合了传统民族乐器古筝、古琴、琵琶等的演奏韵味和声响特点,创造出一整套的箜篌演奏技巧。 同时国际音乐舞台上积极宣传和推广多次在重大比赛中获奖。崔君芝教授曾在日本世界广播大赛上演奏《清明上河图》获一等奖;创作的《湘妃竹》获全国第一届民族乐器创作评比二等奖;还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总部颁发的优秀表演创作奖章。她编写的教材《箜篌天地》是现代早期关于箜篌演奏的权威著作,为后生的学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如今,重生后的箜篌在箜篌学者、音响专家、乐器技师和乐器演奏家的合作和努力下,又重新回到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大家庭之中时至今日一大批箜篌专家们仍然站在一线为箜篌的发展努力工作,各个专业院校、演出团体也在将箜篌列入教学和乐队编制之中。我们也相信,重生后的箜篌在一代又一代箜篌人的辛勤努力下必将在民族乐坛中大放光彩,重现辉煌。

图片7.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