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坎箜篌 岁月悠悠

在一次沈阳音乐学院举办的音乐会上一首首由古曲和民歌改编的《春江花月夜》《绣金匾》《浏阳河等乐曲 ,通过一件大家既陌生熟悉的弹拨乐器演奏:音乐悠扬悦耳、抒情委婉的旋律 传达出民族音乐清新亮丽的美好意境 ,给听者“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感受。 单看外观,人们很可能认为这是西洋乐器:竖琴。其实这是一件古老的中国乐器“箜篌”,是新中国文艺工作者最新制造的双排弦全转调箜篌,它是地地道道来自中国又出自中国人之手的民族乐器。

国内第一架双排弦全转调箜篌,在1984年9月改造完成。这件乐器兼有古筝和古琴压、颤、滑几种韵味;同时它又有钢琴和竖琴和声织体的表现性能。由于它双排弦合理的结构在具备西洋竖琴所有的琶音、刮奏等演奏技巧和声音特性外,还增添了余音效果以及幅度不同的颤音,可以让余音能长颤、短颤。该乐器既可以表达西方快速、豪放、激情、刚毅的乐章又可展现东方欢快、喜悦、深情、婉约细腻的韵味,使东方的各种乐曲在它的演奏中,表现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在乐队里无论是作为独奏还是伴奏,箜篌都有非凡的音乐魅力。

根据史料记载,从汉武帝时我国就有卧箜篌,而竖箜篌是在后汉时期由西域传到中原。据中国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项阳同志介绍 箜篌这乐器在距今两千多年的东周时期即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箜篌的由来,历史上说法不一,有的记载说是“箜篌”来自“坎候”,“坎”就是说一种象声词,“候”是一个姓氏的名称;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汉代的皇帝收复了南越国之后就造了这么一件叫箜篌的乐器。由于皇上的提倡在西汉的全盛时期无论宫廷的雅乐还是民间音乐都离不开这种乐器箜篌这件乐器在老百姓之中已经相当的深入 并被人们所喜闻乐见。汉代著名长诗《孔雀东南飞中就有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诗句。可见当时学习箜篌已是普通家庭培养子女的必修功课。

在历史上最早的箜篌弦不是太多在汉代之前有一根弦、两根弦,最多到四根弦它的造型和使用更多的是一种板面状的琴弦与琴板同地面是呈水平线的。

关于竖箜篌,大多学者认为它不是从西域,就是从波斯、阿拉伯从古印度等国传过来的距今2200—2400年之间,就是相当于战国的晚期阶段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商品的大发展同时沿着这条文化之路也使东西方的文化艺术得到交流与融合,于是竖箜篌便随之也传到了中国并且很快流传到中原地区 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欢迎史书上的描述也是随处可见;唐代著名大诗人李贺听了当时杰出的宫廷箜篌演奏家李凭所弹奏的乐曲《箜篌引》,感慨之余写了著名的诗篇《李凭弹箜篌》,对李凭那石破天惊的精湛技艺,给予了高度赞誉;著名诗人顾况的杰出诗作《李供奉弹箜篌歌》把李供奉的演奏看成是神来之笔:“除却天上下来,落向人间实难得,……。”

历史的风云变幻,朝代更迭,昔日辉煌的箜篌逐渐被其他乐器所取代,到明清后逐渐消失于世人眼前

早在两千多年前域外的角竖琴传到中国,受到中国人的喜爱,如今中国的艺术家们赋予了箜篌新的生命力,使它唱响在世界文艺舞台上,震惊了国际乐坛箜篌的复苏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国家大力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下,经过几代人长期的实践和总结,这件失传的乐器又重呈现于世人的眼前我们研制的箜篌也已多次参加国际性的学术活动受到国外许多同行们的热切关注和喜爱

最后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件既古老又年轻的乐器有什么优点

(1)箜篌是固定的音高,只要经过标准音乐频率调试后发音准确,音准稳定性强,是培养音乐人才、训练良好乐感最得力的一种乐器。

(2)箜篌声音剔透、明亮、宏大,声音具有穿透力和震撼力,它不像钢琴的弦要装挂在四面有木板呈箱子状的盒子里使钢琴音量受到很大程度的闷困遮掩与衰减而箜篌的弦都是外挂缠绕声音非常明亮清脆。

(3)箜篌的指法训练全面箜篌的演奏充分发挥双手的能动性类似演奏键盘乐器因为它需要除小指外七个手指头的灵活运动它是由双手各指密切而协调的配合来演奏和表现音乐作品的。

(4)箜篌对儿童启蒙开发大脑增强判断力提高想象力,增进对事物的思维与灵敏的反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习价值。

箜篌坎坎岁月悠悠绝响了几百年的箜篌如今又鸣响在华夏大地上,相信在众多传统文化传承人的努力下箜篌会在今天的新中国开放出更加绚丽壮观的花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