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陶俑:唐朝坐俑

图片1.png


跪坐奏乐陶俑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955陕西省西安市唐墓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现藏有一组西安唐墓出土的乐俑,6个乐手,各持不同的乐器,很有默契地在演奏着。一个普普通通的陶俑,只要有乐器在手,瞬间变得生动活泼了,仿佛下一秒就要开始演奏( 这,大概就是才华的魅力吧! )

不过,对于不熟悉乐器的人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那就是乐俑们手中拿的都是什么乐器呢 ?

该组乐俑持拿的乐器非常具有代表性,而且 整体保存状态良好,十分利于我们分辨乐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唐代乐俑手中的乐器吧,相信下次在博物馆看到时,大家都能自信地说出它们的名字了。

图片2.png

      此组6件,均为男性,着圆领袍、裹幞头、系腰带,盘坐或跪坐演素。所执乐器有竖箜篌,拍板、横笛、排箫、琵琶、笙。

      箜篌kōng hóu」


图片4.png


说到这个乐器,我会想起小时候背诵唐诗,念不出「箜篌」二字的尴尬情景。箜篌在唐代乐俑中的出镜率颇高,类似西方乐器“竖琴”。 分为卧箜篌 、竖箜篌 、凤首箜篌三种形制, 该俑所持为“竖箜篌”,也叫胡箜篌,为外来乐器。唐朝演奏箜篌的水准很高,到了什么程度呢?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写道:“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一位名叫“李凭”的顶级乐手弹奏箜篌的时候,空中的 白云凝聚起来不再流动,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满腔忧愁。虽然诗句经过了艺术的润色,稍显浮夸,但是足见乐手技艺的高超,与演奏情感的充沛。

 

图片5.png


琵琶pí pá」

琵琶有四弦、五弦之分。从敦煌壁画,及一些陶瓷乐佣中,我们能够非常直观的看到,唐代弹奏琵琶的方式与今天有很大的差异,唐代人一般会横抱琵琶,借助捍拨弹奏,而我们今天一般则是竖抱琵琶,用手指弹奏的。

 

横笛héng dí」


图片6.png



南北朝之后,笛被称为横笛或横吹。唐代横笛的特征与我们今天的笛子近似。也是出镜率很高,且十分重要的一种乐器。在唐代的宫廷宴乐,以及军乐演奏之中,都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唐诗中也不乏对于这种乐器的描写,如:“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笛音悠扬,催人泪下

排箫pái xiāo」

图片7.png


排箫为管乐器。在我们的历史中有着悠久的流传。唐代杜佑所著的《通典》中记录:“箫,编竹有底,大者二十三管,小者十六管。长则浊,短则清,以蜜蜡实其底而增减之,则和。”说明排箫是由长短不同的竹管编排而成,10至20余管不等,部分管底有封蜡的处理。排箫可 直接用嘴吹奏。也是唐代应用广泛的乐器之一。

shēng」

图片8.png


笙是源自中国的簧管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在 湖北战国曾侯乙墓有最早的实物发现,其中笙共6件,笙斗用匏做成,笙管为长短不一的细竹管构成,分为有12管、14管、18管3种。笙可以演奏和声, 在乐队里担当旋律或伴奏的作用。吹气及吸气皆能发声,其音色清晰透亮。

拍板pāi bǎn」

图片9.png

         拍板由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入中原,在唐代已广为流传。一般用紫檀木、红木等硬木材质制作,木材需保持干燥,不能有干裂或腐朽现象。拍板的发音短促,声音坚实响亮,有较强的穿透力。这一重要的“节奏乐器”,不仅在民间“散乐”中流行。从敦煌唐代壁画中绘有打拍板的乐伎形象,以及唐代《宫乐图》中出现使用拍板的仕女形象,均说明其应用情景已经非常广泛,不分等级了。

图片10.png

                                                                                宫乐图

     通过这些唐代留存下来的各类与音乐相关的文物,我们似乎能更直观体会到唐人对于音乐、歌舞的热爱。唐人们借助泥土这种最平凡的材质,幻化成乐俑们一幅幅生动的面孔,其意义已超越陶瓷本身。唐代乐俑对我们更全面了解、触碰唐代文化,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