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李凭箜篌引》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 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礼记•乐记》

这段话出自《礼记•乐记》,是儒家关于音乐起源与本质的重要论证。

这段话深刻地指出了音乐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心,它源自人们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而非凭空而来。与此同时,外界的各种事物,如美丽的自然风光、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等,都在不断地触动和激发着人们内心的情感与思绪。

同样地,文人墨客也是深受这种内外因素影响的群体。他们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通过诗句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他们的诗句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流露和思想的结晶。在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自然的赞美、对社会的批判、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探索。

同样地,文人墨客也是深受这种内外因素影响的群体。他们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通过诗句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他们的诗句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流露和思想的结晶。在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自然的赞美、对社会的批判、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探索。

他们的诗句充满了生动鲜活的画面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他们所描述的场景和情感。同时,这些诗句也传递着文人墨客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可以说音乐与诗词都是人心的产物,它们都是人们内心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无论是音乐还是诗歌,它们都能够触动人心、引起共鸣,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有没有好奇,当两者合二为一的时候,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品读一首描写音乐的诗歌《李凭箜篌引》,一起来探索作者内心以及笔下的箜篌音乐吧。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唐代〕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公元 811—813年。史料记载,写《李凭箜篌引》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奉礼郎是朝廷里有关丧葬仪式的主事,他在长安做了三年的奉礼郎。他每天看到的就是凄凉的祭祀场面,这和他后来的诗风有一定的关联。

李贺年少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这种情感与他在长安任奉礼郎的经历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他凄冷诡异的独特诗风,被称为“诗鬼”。

《李凭箜篌引》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绚烂的艺术手法,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和音乐的美妙展现得淋漓尽致。

“空山凝云颓不流、昆山玉碎、芙蓉泣露”等诗句体现了作者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箜篌的音乐描绘得如梦如幻。“女娲补天、石破天惊”这些诗句中描绘的音乐仿佛带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能够引发天地万物的共鸣,甚至让神鬼都为之动容。然而在这美妙的音乐背后,却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凄冷,如:“昆山玉碎凤凰叫”,在凤凰清脆动人的鸣叫声中,又透漏着昆山破碎凋零的清冷美感。

李贺的诗歌是他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命运的不甘和对现实的反抗,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和艺术的执着追求。

《李凭箜篌引》正是他这一创作特点的典型体现,通过描绘箜篌的美妙音乐,他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凄冷气息,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的情感世界和艺术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