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的乐舞盛宴

  在陕西省咸阳市彬县,静静躺着一座承载了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宝藏——冯晖墓。作为五代时期的重要墓葬,冯晖墓不仅以其精美的壁画和彩绘浮雕砖闻名于世,更因其中出土的珍贵乐器——箜篌,为我们揭开了古代音乐的神秘面纱。 

  据墓志记载,冯晖字广照、邺都高唐人也。即今山东省高唐县人,行伍出身,生于唐末,历梁、唐、晋、汉、周五代,墓室、甬道布满了壁画、彩绘浮雕砖,彩绘浮雕砖上下两块拼成一个人物造型,人物神情惟妙惟肖,线条刻画流畅,有的演奏乐器,有的正在舞蹈,俨然是一支小型的乐队。此组浮雕砖共有50余块,28名男女艺人分两组演奏,东壁为男性、西壁为女性,各14人。男性演奏者身体微微右倾,女性演奏者身体微微左倾,仿佛彼此相互照应,俨然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地下乐舞盛宴。 在这支乐队中,我们可以看到多种古代乐器的身影。方响、箜篌、拍板、琵琶、笛、筚篥、芦笙、排箫等乐器,在这些乐器中,箜篌以其独特的造型和音色,格外引人注目。每一种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些乐器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乐队的演奏效果,也为我们了解当时音乐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方响:一种金属打击乐器,音色清脆悦耳,常用于宫廷和寺庙的演奏。

  箜篌:一种古老的拨弦乐器,音色悠扬动听,被誉为“丝弦之王”。

  拍板:一种打击乐器,常用于节奏控制,为乐曲增添节奏感。 

  琵琶:一种拨弦乐器,音色丰富多变,是中国古代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笛:一种吹奏乐器,音色悠扬婉转,常用于独奏和合奏。 

  筚篥: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音色独特,常用于民间音乐的演奏。

  芦笙:一种少数民族的吹奏乐器,音色浑厚悠扬,常用于庆祝和祭祀活动。 

  排箫:一种吹奏乐器,由多个竹管并排组成,音色和谐动听。

   箜篌在五代时期的乐队编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其他乐器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然而,由于五代时期战乱频繁,宫廷乐制受到严重破坏,乐工流失严重,乐器编制也相对简化。冯晖墓中的箜篌,虽只是砖雕上的形象,但其存在却为我们揭示了当时乐队编制的概貌。与唐代相比,五代时期的乐队编制更加精简,但依然保留了箜篌这一重要乐器,显示了其在古代音乐中的重要地位。冯晖墓的发掘,不仅填补了陕西五代考古的重要空白,更为我们研究五代时期的音乐、舞蹈、绘画和雕塑艺术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箜篌,作为其中的重要元素,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古代音乐的魅力,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这些珍贵的文物,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聆听那来自千年前的悠扬旋律,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音乐情怀与艺术追求。 这些乐舞砖雕不仅展示了千年前的乐舞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音乐、舞蹈、服饰等方面的宝贵资料。通过这些砖雕,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以及文化传承。同时,这些砖雕也为我们今天的艺术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