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的出土与历史(一)新疆洋海古墓
在新疆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洋海古墓以其丰富的历史遗存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洋海古墓距今约三千多年,涵盖了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这一时期,西域地区文化多元交融,洋海古墓群正是这一历史背景的生动见证。洋海古墓墓葬布局严谨有序,主要分为竖穴二层台墓、竖穴墓和竖穴偏室墓三种类型。随葬器物以陶器和木器为主,其次是皮具、毛纺织物、铜器、骨角器、铁器等。其中,精美的彩陶器、华丽而奇特的服饰、狩猎工具、马具、青铜兵器和动物纹等最具文化特征。
近年来,考古学家在这片古老的墓葬群中发掘出了多件珍贵的乐器,如竖琴、箜篌、旋镖、泥俑、吹风管、皮马鞍、鞍毯、皮射韝、小觽等。它们不仅丰富了吐鲁番盆地的史前文化,更为我们揭开了古代音乐文化的瑰丽篇章。
箜篌,作为一种古老的拨弦乐器,在洋海古墓中的发现无疑是一次重大的考古突破。考古学家在墓葬中发现了三件箜篌,其中一件保存尤为完整,由整块胡杨木刻挖而成,包括音箱、颈、弦杆和弦等部分。这件箜篌的琴弦由5根牛筋腱制成,音箱口完整,蒙有羊皮,其年代可追溯至距今约2500年前。箜篌被认为是竖琴的原型,早在公元前5世纪便已在中亚地区流行,并随后传入中国内地。《隋书·音乐志》记载:“箜篌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而在洋海古墓出土的箜篌实物,则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依据 。
在洋海古墓出土的乐器中,还有一件令人瞩目的竖琴。这件竖琴的琴弦同样由牛筋腱制成,音箱口保存完整,蒙有羊皮,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竖琴。它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我国古代音乐史上的空白,也为我们研究古代乐器的演变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竖琴作为一种古老的拨弦乐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数千年的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在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中,竖琴都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 洋海古墓出土的竖琴,不仅证明了这种乐器在古代吐鲁番地区的流行,也为我们揭示了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奥秘。
除了箜篌和竖琴,洋海古墓还出土了其他一些乐器,如泥制吹风管和刻有各类动物图案的木筒等。这些乐器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多种多样的音乐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手工艺和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