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文化之乐器篇
唐朝时期国力强盛,音乐文化和经济一样繁荣。由于国门大开,当时的中原地区吸取了西域等外界的音乐歌舞。汉民族与其他民族的音乐交融,逐渐形成了宫廷燕乐的“九、十部伎”,这使得唐朝的音乐体系更加完整,风格多样化,乐器种类达到了前代巅峰。
据《乐府杂录》中记载,唐朝的乐器有三百种之多,最受欢迎的,有古琴、琵琶、羯鼓、筝、筚篥、笛、箜篌等等。唐代的音乐虽然已无法聆听,但是众多的乐舞文物给了我们认识唐代音乐新的角度。而这些乐器的表演又可以从乐俑和壁画等文物中窥见一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乐器吧!
排箫
排箫它是一种多管乐器,在唐代的贵族家庭乐舞表演、唐代卤薄(卤薄为一种贵族仪仗)鼓吹乐中十分常见,形象也有较高辨识度。在乐俑和乐舞壁画中常有发现。排箫的形制有下部齐长的,也有下部依次增长或减短的。
骑马吹排箫俑(唐金乡县主墓)
苏思勖墓乐舞图局部
(右上吹奏的为排箫)
洞箫
洞箫(即通常所指的箫)作为一种乐器在唐代已经发展的甚为完备。唐初称此类乐器为“尺八”,因箫长一尺八得名。洞箫是竖吹的单管乐器,吹奏方式有别于多管的排箫。另外,吹洞箫和吹奏筚篥的姿势有些相似,均是竖吹,但根据壁画等资料的印证,洞箫相对筚篥而言,体态较小。
唐俾失十囊墓
(左二为吹洞箫俑)
筚篥
筚篥,也称管子,属吹管乐器。它是由古代龟兹人发明创造,名称也是从古龟兹语的译音而来。中唐时期,有位善吹筚篥的小童,名叫薛阳陶,很受大诗人白居易赏识。白居易特地写了首长诗《小童薛阳陶吹筚篥歌》,记录了这位乐童的技艺。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李德裕、罗隐等也都写有赞美薛阳陶的诗篇。
这种乐器在骑马乐俑中多有见到,另外在贵族家乐中也较为流行,壁画中同样可以找到它的影子。根据文献记载,唐代还有许多筚篥演奏高手,如李龟年、张徽等。
骑马吹筚篥女俑,唐金乡县主墓
箜篌
箜篌是一件具有2000年历史的古代传统弹弦乐器,最早在两汉时从波斯地区传入中国,在唐朝时期演奏艺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最有名的证据,就是李贺写的那首《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箜篌在唐代广义上包括竖箜篌、卧箜篌、凤首箜篌。一般古箜篌特指竖箜篌。据《通典》记载: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双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根据古代壁画和文献记载,竖箜篌的弦有23根、22根、16根、7根等数种。
抱箜篌女乐俑(唐金乡县主墓)
中国古代的单排弦箜篌
琵琶
琵琶自汉代传入中原后,它不但成为最常见的独奏乐器,而且在乐队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在中亚石窟、新疆克孜尔等石窟以及敦煌莫高窟等壁画中,均出现了琵琶乐手的画像。
唐朝的琵琶演奏已开始注意发挥左右手的技巧。据《乐府杂录》说:“曹纲善运拨若风雨,而不事扣弦;兴奴长于拢撚,不拨稍软。时人谓:‘曹纲有右手,兴奴有左手。’”曹纲和裴兴奴,都是当时的琵琶高手。
横抱琵琶骑马女俑(唐金乡县主墓)
筝
唐代的筝十分普及,上至宫楼,下至商船,处处都能听闻古筝声声。古筝的形制在当时也是多种多样。白居易《戏答思黯》说:“何时得见十三弦,待取无云有月天。愿得金波明似镜,镜中照出月中仙。”写的就是唐朝的十三弦筝。
唐朝十三弦筝
笛
笛在唐代,无论是在各类乐队中还是在独奏或伴奏的乐器里,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唐代吹笛名手辈出,笛乐极为盛行。李白诗曰:“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说的是笛中名曲《折杨柳》。还有:“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写的是传世笛曲《落梅花》。
骑马吹横笛俑(唐金乡县主墓)
钹
钹似乎几千年来形制变化不大,今日一些地区的秧歌队、社火、戏曲表演等民俗活动中,仍然使用,民间有称“镲”。它是一种相同的两片相互碰击发出响声的打击乐器。
根据对唐墓壁画和陶俑中击钹的形象观察,使用的钹形制相同,大小应该是比如今所用的小很多。唐代所设十部乐中,就有七部用钹,足见其在当时的流行程度。
现代的铜钹
苏思勖墓壁画《乐舞图》局部
鼓
作为八音领袖的鼓类在唐朝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包括羯鼓、腰鼓、鸡娄鼓、答腊鼓、毛员鼓、都昙鼓等等。其中羯鼓非常受到欢迎,唐玄宗喜爱并擅长羯鼓,说它是“八音领袖,诸乐不可为比”。玄宗时期的宰相宋璟也擅长敲击羯鼓。
羯鼓
最后放一张十分有名的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快来看一看他们用的都是哪些乐器吧!
陕西历史博物馆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